用肢體表愛傳情 — 探索身體動作與家人互動的關係
發佈日期:2023.04.13
如果問我們的家人或孩子,他們最常看到我們在做什麼事?最常出現的身體姿勢是什麼?你覺得家人說什麼答案呢?
是看手機?做家事?生氣不耐煩?還是開心同樂呢?
文:趙守箴 心理師
圖:freepik https://www.freepik.com/
圖:freepik https://www.freepik.com/
如果問我們的家人或孩子,他們最常看到我們在做什麼事?最常出現的身體姿勢是什麼?你覺得家人說什麼答案呢?
是看手機?做家事?生氣不耐煩?還是開心同樂呢?
【孩子是非語言訊息的接收雷達】
孩子對父母的表情和身體姿勢的敏感度,超過我們以為的;曾經有實驗是讓母親和一歲大的孩子互動,雖然一歲孩子的語言能力相當有限,但當母親不再用微笑、鼓勵、正面的情緒表達來互動時,兩分鐘內孩子的情緒壓力就升高到無法承受;而父母的正面情緒和鼓勵,可以讓孩子面對挑戰,突破原本害怕不敢跨越的困難。
有時在會談中,聽見夫妻正值婚姻衝突激烈的階段,或是處在家庭暴力的掙扎中,總是會有父母為了顧及孩子的身心健康,會堅持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是抱怨對方的不是,認為這樣就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然而,當我們了解孩子對情緒和非語言訊息的高敏感度時,也許就會對這樣的想法有所保留了;因為當我們選擇不說、不告訴孩子,不代表孩子就完全感受不到,也許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所以感受到了卻找不到適當的語言來表達,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而已。
【肢體動作讓我們連結】
如果當我們聆聽對方講話時,默默地移動我們的身體姿勢,模仿分享者在說話時的動作、姿勢,甚至是呼吸的頻率,分享者會感受到聆聽者和自己的關係更靠近,更舒服自在地談話分享;另一方面,聆聽者能在模仿中,感受一下動作和姿勢帶給自己的感受,也許就更能同理和理解對方的性格、想法和情緒了。
相反地,當聆聽的過程中,刻意做出與分享者相反的身體姿勢,分享者會容易感到不舒服、沒有被尊重或理解的感受;這是因為人們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事物,當我們在聽的過程中,逐漸模仿對方時,分享者因為看到自己的鏡像動作,覺得有熟悉親切感,因此會增進關係、拉近距離。
把模放動作和姿勢的小技巧放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與家人或孩子同樂時,互相模仿對方的肢體動作,讓彼此的關係更靠近,情感也更緊密;用在工作職場上,當初次拜訪不熟悉的客戶時,可以因為有意識地使用肢體動作,讓關係更快建立,又或者是當我們與某位同事主管相處不順利時,也可以借用模仿對方的姿勢動作,去改善關係或是幫助我們去理解對方的性格、想法或感受。
姿勢和肢體動作的影響力,大過我們以為的,下次在關係互動中,留一份心來觀察彼此,試著有意識的使用自己肢體語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