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付出是一種愛,還是一種手段!?
發佈日期:2023.02.22
這次讀書會所讀的書籍是「過度付出的愛」,一開班即造成迴響,多數前來上課者,以女性居多,不免讓人開始思考,女性在關係中的角色。
文:鄭秋娥 心理師
圖:freepik https://www.freepik.com/
這次讀書會所讀的書籍是「過度付出的愛」,一開班即造成迴響,多數前來上課者,以女性居多,不免讓人開始思考,女性在關係中的角色。
往往當我們進入一段關係時,多數的女性,不知是因為天性使然,或者是,受到家庭文化教育的影響,往往容易成為全心全意付出的一方,但很多時候偏偏得到的是「無言的結局」。讓自己最無法理解的是,「不是自己不夠好」,但「幸福好像與我絕緣」。這是在課堂上多數夥伴分享的心聲,其中最常見的疑惑是「我這麼努力了,為什麼對方還是不滿意」。
其實說穿了,在關係中付出的多或少是一種主觀的經驗,隨著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而有所差異,比方說:美玉在關係中,總是一肩扛起,幫忙照顧家庭、公婆、兒女,還包含另一半的事業,每天,在旁人眼裏美玉看來就像一個陀螺般轉來轉去,總在為家人的事情而奔波,但美玉心裡覺得很快樂,常常還覺得自己做不夠;相對的,有的人,在關係中,煮飯洗衣服,他就覺得自己為家庭犧牲許多,如果另一半提出請求,他往往會表示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了。
由此可知,其實,付出多與少,是每個人的主觀感受,所以重點不是付出的多與少,而是我們有沒有瞭解過自己在『付出背後的心裡動機與需求』。
而我們之所以會成為現在的自己,往往與我們過往的生命經驗有很大的關係,記得印象中A夥伴分享到:『我就像書本上的女主角一樣,總是很努力,把成績考好,把自己照顧好,希望能得到父母親的認同與關愛』,而在讀書會過程中,也幫助夥伴看到,因為這個過往的童年經驗太深刻,以至於他從未覺察到,這種互動關係影響到現在的親密關係,所以他在親密關係中,常常很努力地討好另一半,就深怕自己不乖乖地聽話,對方會不愛他。
想當然耳,我們的A夥伴當然在關係中,常因為要維持關係的假象美好,常常都是溫馴順從的,但令A不解的是,最後關係還是宣告終止了,多數時,對方的不告而別是最讓人難以承受的,也因此,不免讓人開始思考,重點不是一直無條件地付出,而是一個好的關係是要能夠維持一個『平衡』。
而所謂『平衡』指的是『人我之間』的關係,包含『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別人』,讓自己覺得舒服,覺得好,進而在跟別人互動過程中,覺得自在快樂,這是終其一生都要修煉的生命課題,進而達到所謂『I’m ok ;You’re OK』的雙贏局面。
所以親愛的,在下次付出之前,或許你更需要好好「認識自己」才有可能開始擁抱「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