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溝通
發佈日期:2023.10.27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和某些人互動後會感到舒服、放鬆或充滿活力,而在某些互動後則是會覺得煩躁、挫折或希望保持距離。其實我們的溝通往往與自己如何知覺事情有關。
文:黃一庭 諮商心理師
圖:freepik https://www.freepik.com/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和某些人互動後會感到舒服、放鬆或充滿活力,而在某些互動後則是會覺得煩躁、挫折或希望保持距離。其實我們的溝通往往與自己如何知覺事情有關。當一段對話開始時,我們會依照自己的知覺,在對方表達的內容中選擇覺得重要的重點,以此作為基礎回應。
舉例來說,你可能在同事談論上個週末的行程時,好奇他在旅行時的細節(是如何前往的、品嚐了哪些食物);而你也有可能將注意力放在他是和誰去的;或是,你也可以表達對於可以有時間出遊的羨慕。
而接下來對方就會接著你詢問的方向,加以談論觀點或心情。並延伸出他覺得是重要的訊息或觀點,這樣的循環持續下去,於是形成一次的互動經驗。因此,溝通的結果,其實正是我們持續在對方的話中畫出重點並回應而逐漸「建構」出來的。
所以,當我們在對話之後會感到愉快,通常是在這個互動中建構出支持、共鳴、看好、與發現不容易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較容易感到被理解和肯定。而這種舒服的溝通循環通常在彼此狀態比較好時較容易發生,但是當一方分享的內容如果是關於自己的不如意時,我們可以試著運用幾個正向溝通的方式,在互動中給予支持:
一、 關心「想要的方向」
想想在目前的困難中,想要和期待的是什麼。在關心的當下,除了理解對方的感覺之外,我們也可以稍微繞過目前卡住的困境,去了解對方不斷訴說的痛苦,其實擋住的是什麼樣的期待。因為當人遇到問題時,通常會有一種向問題中鑽研的傾象,包括想知道問題的原因、是誰的錯、後悔或自責等,但是當這樣做時,就會容易鑽進走不出的迴路中。這時或許可以幫忙詢問,「像這樣的問題如果解決後,狀況會有什麼不一樣」、「如果現在的問題不存在了,你期待發生的是什麼」等。當我們這樣詢問對方時,其實就會引導他暫時繞過想法的障礙,探索出想要達到的目標。當這個目標越來越清晰時,就可以比較聚焦於發展一些可行性的方法,試試看改走不同的路,或許更能夠抵達目標。
二、 聚焦在自己還能做的事情上
有沒有發現當問題發生要咎責時,我們最容易的就可以找到別人或環境的問題,但是這個能看到別人問題的能力有時候也會讓自己吃苦。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要改變別人真的不容易。因此,有時候我們可以將對話的焦點集中在對方現在可以為這個狀況做些什麼。就算問題可能是出在環境或是其他人,看起來好像一切都卡住時,試著把焦點放在自己還能做的,無論是在困境中多堅持一點,或是拓展感知去找方法與資源,當我們開始有點不同了,困境才有鬆動的可能。
三、運用「程度」來看事情
為了方便,很多人多半會使用肯定的方式去陳述,但是當遇到問題而把一個感覺講的很絕對時,通常就會造成「沒有其他可能」的窘境。其實,很多事情都程度的分別。既然有程度差異,或許可以嘗試在心中想像一把尺,去量量對這份對事件的難度、滿意度或信心等等的感受有幾分,這樣一方面更能貼近感受的真實性,同時也能發現「做了什麼,沒有讓分數更低」,或者如果要更接近目標,那「做什麼,分數可以高一些」,進而找到推動改變的方向。
四、培養欣賞眼光
如果當我們傾聽對方的痛苦時,有時候會聽到滿滿的挫折。當我們運用欣賞的眼光正向的看待時,會看到眼前的人雖然在陳述辛苦,但是他其實有期待的方向;雖然感覺難以忍受,但是他苦撐下來;雖然做法並不夠好,但代表他曾經用這個方法因應問題,這樣的視角,就可以幫忙對方看到自己是有資源與能耐的。當一個人可以被這樣欣賞和看待時,即使問題暫時還沒有解決,但是就能慢慢感覺賦能,雖然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是更有力量去面對挑戰。
以上幾個方式,鼓勵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嘗試看看,這些方法除了在對話中和別人使用,其實我們更可以在思索問題時,運用來做內在思考的整理,一起練習看看吧!